三年一度奧地利美最小鎮科學慶典 - 歐洲鈣離子通道會議 ECCC 2025
- Maxo Chen
- 6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探してみろ この世のすべてをそこに置いてきた!去找吧,我把全世界的寶藏都埋藏在那裡了!-- 哥爾·D·羅傑《ONE PIECE》

2025 年 5 月底,第五屆歐洲鈣離子通道會議(European Calcium Channel Conference, ECCC 2025)於奧地利阿爾巴赫(Alpbach)舉行。本實驗室受本校「臺德 NTU-LMU Seed Fund」計畫與國科會NSTC-DAAD人員交流計畫的支持,共發表一場口頭演講與兩篇壁報展示,並與德國慕尼黑大學(LMU)兩位長期合作夥伴——Biel 教授與 Wahl-Schott 教授團隊密切互動,展示我們在 endolysosomal ion channel 領域的最新進展與國際能見度。
陳政彰老師受邀於 5 月 28 日的主題演講場次發表《On-Demand Phosphoinositide Activation of TRPML2 Regulates Endosomal Calcium Release and Rab4⁺ Vesicle Trafficking》,分享實驗室對 TRPML2 通道調控免疫細胞快速回收內涵體(fast recycling endosome)功能的深入研究。透過全內溶小體膜片鉗技術與細胞內奈米域鈣影像實驗,揭示 TRPML2 在內涵體膜張力與磷脂調控下的活化機制及其對囊泡動態的影響。該研究亦涵蓋了通道突變株與專一性小分子活化劑的藥理分析。
博士生王媗棣同學(Cindy Wang)展示與陽明交通大學侯珮珊老師實驗室合作的研究壁報《Lysosomal Ion Channels Regulate Cortical Development via the Autophagy Pathway》,結合內溶小體膜片鉗技術、CRISPR 基因敲除與單細胞轉錄體分析,探討內溶小體陽離子通道在大腦皮質發育過程中在皮質層細胞類型分化中的時序性角色。
研究生林倩如(Alice Lin)則以與台大醫學院林能裕老師合作的《Glycosylation of Two-Pore Channel 2 as Molecular Gating Brakes and is Critical for Lysosomal Signaling》為題,論文壁報內容結合endolysosomal patch-clamp、超解析顯微影像與藥理學干擾,提出轉譯後修飾作為 TPC2 分子閘控的重要角色,對溶酶體功能調控提供新觀點。並獲選為大會RESEARCH FLASHES TALK之一。
本次行程亦包括與兩位合作教授 Prof. Martin Biel 與 Prof. Christian Wahl-Schott 團隊的多場面對面交流。我方成員於會議前一同搭乘 Biel 教授駕駛的交通工具自慕尼黑前往會場,期間與其博士後研究員 Colin Feldmann 等進行深度討論。
會議結束後,本實驗室團隊進一步拜訪了 LMU 藥學院與生物醫學中心(BioCenter),與德方研究人員共同確定下半年人員交換與聯合研究計畫的執行細節,包含內溶小體膜片鉗與 FRET 技術互訪訓練、內溶小體動態影像分析、以及細胞模型建立等方向。
今年是陳老師本人第三次參加ECCC會議,每次直擊科學現場皆有不同的醍醐味。相較於2015年首次參加如登上奧林帕斯山親眼見到領域內大神們的演講與觥籌交錯,2018年首次受邀站上講台感受到的前輩們的鼓勵與開啟更多的合作契機,今年則是首次代表台灣PI的身分飛行14小時再次回到講台前,並帶著兩位團隊中的博士生,一起在國際學術場域裡共同學習並獲得成長。藉由積極參與與對話,拓展在離子通道與細胞內膜動態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並持續年輕研究者們的探索之路。
ECCC演講及學生報告實景。(包含多倫多大學Luyang Wang院士與美國德州大學Michael Zhu教授合影; 以及研究生劉乙珊獲國科會補助於Ion Channel Modulation Symposium - Japan 2025會議中發表研究壁報並與久保義弘教授討論的側影)
Comentários